萧山衙前农村小学校 项国新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的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实验记录表及实验盒:橡皮、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不锈钢调羹、木条、螺帽、信封、陶瓷片、棉布、铅笔芯等待检测物体。
师:简单电路、万用表、半导体、水、学生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简单电路接通电源让灯泡发亮,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并追问:电由电池流到灯泡靠的是谁?引出导线。
2. 指名说说导线的组成后,提问:电是通过铜丝还是塑料流通的?塑料皮能使电流通过吗?引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板书: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导体,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绝缘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 出示橡皮,提问:你认为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么证明?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2. 学生汇报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录像里是怎么做的。媒体播放自录检测橡皮过程的录像。
3. 强化检测步骤: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过程要做到科学规范还蛮复杂的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这里把检测过程提炼成了几个关键词,不知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和录像中的检测过程对照起来?幻灯片出示
1号盘取出→预测(记录)→检测→复测(记录)→放入2号盘 |
【意图:从复习导线的组成引出导体、绝缘体概念,并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目的有二:一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二是让学生直接学习比较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发展更加有利。另外,用流水线式的关键词提炼复杂的探究过程,能较好地落实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操作过程。】
三、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 提问:学习了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你能用它来检测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吗?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有信心吗?
2. 幻灯片出示实验要求:老师知道同学们肯定能检测清楚,而且还知道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肯定能做到以下要求:
1)小组成员能合理分工;
2)按检测步骤规范操作;
3)控制好声音,不影响别人。 |
3. 提醒学生补足材料:由于时间匆忙,老师没能准备齐25种物体,还差7种,怎么办?提醒学生可以从自己身边、身体、教室里、老师身上寻找补充材料进行检测,尽量补足。
【意图:没有提供全部25种材料的用意有二:一是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二是促使一些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如手指、头发等作为检测材料(因学生带到实验室的材料基本只有铅笔盒和科学书),以引入下面对人体的探讨。】
4. 提议:这次材料很多,同学们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每检测五种材料换一个同学检测,每人都来检测几种。
【意图:一项活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个组员都有动手机会。】
5. 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报告单,提醒学生实验中别忘了记录科学实验报告单。
导体与绝缘体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 )组 组长: 年 月 日 |
小组分工:材料员: 检测员: 记录员: 主汇报: |
研究目标:研究以下物体能不能导电: |
物体名称 |
橡皮 |
泡沫 |
螺丝刀 |
海绵 |
回形针 |
铝箔纸 |
玻璃杯 |
钥匙 |
一角硬币 |
五角硬币 |
橡皮筋 |
调羹 |
木条 |
螺帽 |
信封 |
陶瓷片 |
棉布 |
铅笔芯 |
|
|
|
|
|
|
|
预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测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测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 )个物体。灯泡亮的有( )个,不亮的有( )个。
我们预测正确的有( )个,错误的有( )个。 |
我们的特别发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简单讲解:用“√”表示灯泡会亮,用“×”表示灯泡不会亮,填入相应物体下面栏目。别忘了把研究中的特别发现也记录下来。
【意图:改变实验报告单设计的用意是减少学生填写栏目,节省时间;同时增加“特别发现”栏帮助学生记录诸如“金属做的物体都是导体”“铝箔纸一面能导电,另一面不能导电”等发现。】
6. 材料员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检测中的不规范现象,尽可能满足学生想要检测的诸如水、湿布等补充材料要求。
7. 汇报交流:《导体与绝缘体科学研究报告会》现在开始。在报告会的过程中,要求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思考别人问题。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我们都留一点时间,给在座的听众提问。
9. 请汇报员上台展示实验报告单并汇报研究结果、发现的问题等,然后让其他学生质疑提问。
1)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铅笔芯能否导电争议现象,师生共同演示:让检测头在铅笔芯上滑动显示灯泡亮和不亮现象,明确铅笔芯主要成分为石墨,是一种非金属导体。
针对学生研究中出现的铝箔纸或螺丝刀等材料有些会亮,有些不会亮现象,指明有些材料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要分清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针对部分组出现的检测出错情况,帮助查找原因:如没有接触好、检测头互相接触了等。
2)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从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情况看,导体基本上都是哪些物体?那么其他非金属物体是否都是绝缘体呢?
根据学生检测中出现的人体等不能使灯泡发亮情况,引出用万用表进行检测:灯泡不亮的不一定都是绝缘体。以后生活中,千万不能光用这种简单工具就判断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需要借助一种更加先进的检测器——万用表。介绍万用表并检查其正常与否后检测人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意图:对于人体、水等材料,用简单电路检测器检测是测不出的,而学生的生活知识告诉他们这是导体,因此设计使用电工常用工具万用表帮助学生的思维认识进行一次飞跃,也使学生的认识更具科学性。】
四、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 让学生找一找教室电器设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绝缘材料。提问:这些绝缘材料有什么用处,里面的导体有什么用处?
小结: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用电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 幻灯片出示一些安全用电图片让学生辨析认识,小结教室中要注意的安全用电事项:
A.不要用湿手、湿抹布触碰开关、插座等带电物体。
B.不能用教室里的交流电做实验。
C.不要用铅笔芯、铁钉等导体去插插座等带电物体。
五、课后延伸
以还有一样材料忘记让大家检测了为由,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帮助演示检测半导体。师暗中调整半导体方向,让其一次导电,一次不导电。然后布置课外研究: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时间关系,今天就发给每位同学一个,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一下这个物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意图:半导体材料的引入,目的是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火花,通过课后研究,自己查找资料,认识到还有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使其认识更为科学、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