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湖南省醴陵市丁家坊小学 余进勇
【摘要】 阅读是一种健康成长的方式和渠道,教师除了告诉孩子们现实生活的残酷,也应该给他们一些足以柔软他们内心的东西,即那些经典的、富于思想和美质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们不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觉并体会到阅读经典、名著的乐趣和情趣,培养对母语的亲近、热爱之情。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策略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阅读教学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课外阅读机制培养学生对母语的亲近、热爱之情,使他们在儿童时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无疑是具有建设性的。那么,在小学阶段怎样将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量身定制阅读材料
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来源无非是:教材、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学校图书室、向他人借阅、新华书店、社区及公益图书馆。对很多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以及农村孩子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许多孩子所谓的读书就是读教科书。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2篇,每篇以800字来计算,学生如果只读教科书,那么小学阶段他的阅读量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的四分之一。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读、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竞赛”、“课外阅读等级全程考核评价”活动不失为一个好举措。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想成为一名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家”,仅凭学会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广泛涉猎,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而有所成。我校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结合学校的图书室,制定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和考核评价办法。书目分6个等级8大类:古诗92首;现代散文15篇;童话故事46篇;寓言故事2本;神话故事18篇;成语故事100篇;科普读物8本;中外小说10本。其中既有古典名著,也有现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更有富于趣味性、教育性的外国名著。优秀的诗文犹如孩子们的精神食粮,除了学校图书室的藏书外,各班对照书目开办班级图书角。阅读课后,老师还可点击计算机进入电子图书馆,指导学生阅读。
二、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1、读物推荐
只有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从而亲近和热爱母语。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上好读物推荐课,对诱发孩子的阅读欲望,让孩子亲近母语资源至关重要。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或朗读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总之,可以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2、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想像创新能力等;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及写读笔记、读后感等。
如适应一至三年级的阅读记录:
适应四至六年级的读书笔记:
我 的 读 书 笔 记
年 月 日
我喜欢的优美词语 |
|
|
|
知识积累 |
|
|
|
我的体会 |
|
|
|
师长的话 |
|
我喜欢的优美句段 |
|
|
|
相关链接 |
|
我的随笔 |
|
|
|
|
|
|
|
|
3、阅读展示
阅读展示是在孩子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
⑴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
⑵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
⑶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点评。
⑷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三、充分加强阅读实践
1、古诗诵读
诵读也是朗读,但诵读更注重熟读成诵,更注重体验品味、感情的投入,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孩子们在这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易于形成良好的语感。每堂语文课前的两分钟“古诗诵读”,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奠定了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仅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而且强调必须下功夫、费力气去读。
2、名著导读
阅读课之一是“名著导读”。例如读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现代散文《雨之歌》。教学的第一步是在轻轻松松的读读议议中理解诗意,弄明白了这样几个问题:⑴文章中的“我们”是谁?⑵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⑶作者分别把雨比做什么?第二步,让孩子各自反复诵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然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各自的诵读成果。
3、读写结合
如读《雨之歌》,从读到写,要求孩子模仿自己最喜欢的那部分的写法,以《雪》为题仿写一首小诗,长短不限。孩子们经历了从“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每天中午自由阅读是孩子们的最爱。正所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小学生导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以学校为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读书系列竞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四、分层制定阅读方案
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小学生注音读本》,阅读有趣的童话、寓言、童谣及浅近的古诗,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诵古诗等活动,激起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存的阶段发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课外读物,同时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编写目录、分类摘录,并适当美化;训练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跳读、略读、速读、精读;指导学生剪贴方法:剪、折、贴,进行分类,适当美化,并写一两句话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高年级学生可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提高阅读、思考、分析、表达、摘录等能力,养成每天读报的习惯,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生活常识、趣闻,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学习写好感想型和评价型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在自娱的读书活动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获取广博的知识,形成读书能力。
五、全程评价阅读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这里的“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为了将课外阅读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对其进行全程等级考核评价,即在平时的阅读课外书时,一至六年级均可填写“阅读记录”本,达到相应的等级阅读量时,可以申请参加阅读等级测试,合格即可拿到精美的等级证书。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同步发展”这个理念,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全国级奖励有近200人次,省级奖励的有近60人次,地市级奖励的有100人次;有30多人次在《动手做》、《小学生导刊》等省级报刊上刊登发表作品;从我校毕业的学生在醴陵青云学校、东方学校就读都小有名气,已有2人获青云奖学金(每人1000元);2007年度学校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组委会颁发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知荣明耻树新风”读书征文活动集体奖,株洲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他们逐渐从学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学习的信心、劲头和热情比以前更足了。
对孩子们来说,阅读是一种健康成长的方式和渠道,我们除了告诉他们现实生活的残酷,还应该给他们一些足以柔软他们内心的东西,这就是那些经典的、富于思想和美质的文学作品。在《爱的教育》、《草房子》、《感恩的心》中,孩子们不仅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感觉并体会到阅读经典的乐趣和情趣。
让我们共同为打造高素质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