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素质教育网
查看详情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站内文章 → 优秀论文论坛
站内文章搜索
信息搜索:
按文章:
标题 内容
 
今日导读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义务...
· 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部...
· 教育部党组举行党纪学习教育读...
· 教育部部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
·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全...
· 怀进鹏出席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
· 怀进鹏访问新加坡
· 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八届中小...
热门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猫》
《古诗词三首——渔歌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
[论文] 浅谈地方课程、校本课
[论文] 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
《月光启蒙》教案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
《去哪儿买东西》教学
 

 

文章标题:素质教育模式

 [ 2007-12-6 浏览:4803 来源:国家素质教育网 ]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目录
第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任务
第二部分  素质教育的教育要求
第三部分  素质教育的教育途径——学习、实践
第四部分  素质教育中的实践
第五部分  学习的途径——知、情、意过程
第六部分  素质教育中完成学习过程的办法——演讲、操练
第七部分  演讲和操练能实现主体性活动、民主性活动、互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
第八部分  复合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第九部分  素质的核心内容----思维、想象
第十部分  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
第十一部分  素质和素质的培养
一、道德素质
(一)道德素质内涵
1、思想素养。
2、态度素养。
(二)道德素质培养——德育→德育素质→创新意识
1、 德育的内容。
2、演讲对德育素质的培养。
3、实践在德育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二、创造力素质
(一)创造力内涵
1、智力素养。
2、知识素养。
3、技能素养。
4、工作实践能力。
(二)创造力培养——智育→创造力→创新能力
1、德育素质对创造力的影响。
2、智育是创造力的基础。
3、演讲对创造力的培养。
4、心理素质对创造力的影响。
5、唯物辩证法是创新的具体指导方法。
6、实践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三、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内涵
1、独立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力。
(二)心理素质培养——艺体教育→心理素质→创新人格
1、学科教育——群体过程
2、艺体教育——分离过程
3、心理教育——独立过程
 
 
         素质教育模式
郑翠兰   张格田
 
我喜欢文学,在欣赏美文佳作的同时,我刻意触摸我们民族人性的东西。我似乎听到了屈原、杜甫、白居易对人民心声的血泪哭喊。在现代文学中,反映国民人性的东西更多。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或许还是闰土:从一个十一、二岁手持钢叉戴银项圈的少年到一个满脸皱纹石像一般的木头人。鲁迅先生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勇士,他一生所从事的就是中国国民性改造事业,他说:“惟有民魂是最值得宝贵的,惟有民魂发扬了,中国人才有真进步。”他大胆探索自己民族的灵魂,从而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够获得新的生机、新的活力。他以为文学能唤醒民众,他弃医从文,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然而自己“决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之所以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是因为民众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即使有的人看了这些作品,也只达到了认知的阶段,也没有达到知识的内化,何况更多的人没有看到。
直到今天,我们仍存在着许多缺憾,杨震宁先生说:“我增强了中国人的自信心。”陈省身先生说:“一般中国人都觉得不如外国人,我要把这个心理改过来。”有的外国人也评价:“中国学子在学术上很出色,但社交上没有任何贡献。”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低着头走路?”我们都为周总理的回答感到自豪,但是否我们真有点这样?因此我们还是缺少自信心!有些学生羞于见人,不敢与人讲话,走路溜墙根儿。那么,他们怎样才能登上国际舞台?他们怎样才能超过外国人?因此,我们需要素质教育!
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是人的天赋。一个人即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做出与祖国向背的事情,我坚信他内心还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我们不想再把那四大发明老生常谈;我们不说我们泱泱大国,他们却用移民填满;我们不想炫耀我大唐帝国在当时世界上无人能与之比肩。只记得过去的荣耀是心虚的表现,何况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国近代那段凄惨的岁月。我们有过荣辱,我们懂得荣辱,面对大洋彼岸的文明,我们能心甘吗?我们只有把握住今天!而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最剧烈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责无旁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中国人要超过外国人,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人无不求之若渴,然而它却若即若离,我中华大地成了“无敌之阵”,为此,本人十几年来不断求索。素质教育这座神圣宫殿的大门曾亿万次地被叩响,或许今天就要被打开。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发展实际能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发展能力,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通过知、情、意、行这一认识过程的途径。心理教育经过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同时符合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要求。其实现的具体办法就是演讲、操练和心理调节。
创新教育成了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话题。创新教育的教育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智慧品质、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品质的教育。它与前面提过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创新教育的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创新人格精神的培养。它们也与德育素质、创造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一致的。从这两方面看来,它们基本一致,不过创新教育更强调教育结果,更具体、更鲜活,质量更高。创新教育的教育途径在实现知、情、意、行的认识过程中,又提出了要通过主体性活动、民主性活动、互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等。其中,主体性教育是认识过程的需要,它还必然会实现民主性活动、互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
我国的教育内容由最初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前个时期的素质教育的德育素质、创造力、心理素质,再到创新教育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经历了三度发展。如果第一度还是死的东西,那么,第二度强调的是“能力”,它达到了羽翼丰满,第三度强调的是“精神”,它就给能力增加了动力。目前,这种“精神”说法可以说是素质的至高境界。当然,即使强调能力的时期,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一样的。
第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任务
我们国家适时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发展实际能力。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校经验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它为我们提出了奋斗目标,标志着人的潜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它涵盖了包括自信心在内的方方面面,它说出了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的真实心声。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多少代人的强国梦就回实现。围绕这个目标,全国上下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辩论,素质教育已成围城之势。多数人认为艺术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其实,艺术教育只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一个方面,特长教育也只是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的一个阶段。
第二部分  素质教育的教育要求
搜索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第一,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求温饱,求发展,求繁荣富强,要对国民实施普遍的基础教育,要普遍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和道德素质;第二,素质教育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素质教育是为实现内化而主动的学习。人的素质形成必须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即教育的内容、要求、影响,经过学生主动的吸收、转化、积淀,逐步内化为稳定的素质。它为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素质教育进入了攻坚阶段。
第三部分  素质教育的教育途径——学习、实践
毛主席以认识和实践 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现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又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所参加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动力,检验认识的正确标准,都离不开实践活动。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他人在实践中发现的真理,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人的学习除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可获得前人和他人的经验,即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就是知识,是人学习的内容,它同直接经验相比,在数量上多得不可估计,所以人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叫做学习,它同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认识是一致的。同时,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所以,学生认识的途径是学习、实践,甚至再学习、再实践。它符合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
第四部分  素质教育中的实践
目前,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没有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也不完整。我们必须创设实践活动,因为从上面可以看出实践是第一位的,没有实践的过程,认识过程是无法实现的。事实证明,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大大拓展学生学习得到空间,为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随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学生有可能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深入认识学习的价值,发展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自己的实践,人们往往能更透彻地理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去寻找和运用他所需要的知识,使他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并通过实践的反馈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正确性,这应是受教育者能够终身受益的“基本功”。不断地要求受教育者去解决新鲜的问题,是激发他的创造力的最好的办法。创造性的实践不是要等到先把头脑“装满”知识以后才开始,而是一种掌握知识的积极方法和必经之路。搞好创造性实践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牢固的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是提高素质的基础。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人在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和运用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经过练习,人的认识过程要经过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只要没有达到知与行、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都不能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2、实践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作为个体,无论面对自然和社会,其客观规律还没被认识时,只能受社会的摆布,处于被动地位。知识的获得和运用,使人把自然历史过程赋予的、仅仅以潜能形式沉睡于人体内的各种素质力量唤醒起来,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精神丰富、道德纯洁和谐地集于一身,个体也获得了主动,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的人,是全面发展了人的自己一切才能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说,运用知识,可以使人从被动变为主动。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判断认识的真实性。
4、实践出真知。要实现国富兵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创新。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摇篮。人只有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进行科学试验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5、在实践中检验素质,增长才干。天赋的才能只能为认识事物提供可能,只有实践才能把可能变成现实。毛泽东在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时说他们“之所以能做出自己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天才的禀赋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天赋的原始能力才能发展为基本能力、复合能力,进而发展为工作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探索中,人们才能增长才干。
6、在实践中保持个体素质与时俱进。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但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当实践向前发展之后,人们的认识不能停滞不前,必须再认识,使认识紧紧跟上新形势,跟上实践的发展,使认识和实践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统一。
第五部分  学习的途径——知、情、意过程
现实正是如此,我们几乎可以囊括基础教育阶段世界上所有奖牌,可我们国家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我们今天的教育就走到了这里。除了实践活动的缺失外,学习的过程也严重不足。
一个人的素养包括身体、精神两个方面,而精神方面的内容是人的知、情、意三大纬度。这三大纬度就是学习的途径。心理学如此解释学习的过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长时记忆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反应。这一有注意、感知、记忆过程只达到了感知过程的一部分,感知过程的思维和想象都未完成。这或许就是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而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要经历感知过程,还要经过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第六部分  素质教育中完成学习过程的办法——演讲、操练
如果说心理学所解释的学习过程只达到了感知阶段一部分,那么感知过程的思维、想象,情感意识、意志品质培养,甚至感知过程的注意、感知、记忆都是对心理的培养。任何培养心理的活动都应是心理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就需要心理教育,没有心理教育参加的教育就不能称为素质教育。那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心理教育。我国的教育目的曾经有过“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等,我国的教育目的将要改写,它应为“德、智、体、美、心理等全面发展”。具体设置的课程是“演讲”和“操练”,即实施素质教育的办法。
演讲。教育过程中认知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情感的调动和发展。无数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投入,教育是苍白的;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往往是激情推动下的主动创造。除了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创设生动的情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操作外,让学生情绪进入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孕育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逐步地学会创造,获得成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无论人的潜能多大,环境多好,如果没有激起相应的动机,就不会形成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激起这种动机?情感!如何激起情感?演讲!它之所以效果好,是因为它本身经历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它的内容可包罗万象:理想信念、具体事例、技能技巧、自信心、竞争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迁移、心得体会等。它是知识的催化剂,能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帮助学生完成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许多教育前辈曾无数次地走近它、触摸它,例如交流法。指出:语言是交流的主要工具,交流能激发人的思维和创造。善于表达自己,善于与别人交流,是获得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也是合理的教育体系造就的产品应该具备的特征。为了表达得更好,必须理解得深。通过交流而得到别人的反馈,向自己提出新的问题,使自己变得聪明。
发达国家采用的办法与此如出一辙,他们普遍采用的是问题解决法和评论性思维。问题解决法,就是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甚至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评论性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面对新的信息,系统地提出一系列常规性问题,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全面的甄别。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围绕同一主题,大家提出看法,互相间进行不断的评论。
无论是交流法、问题评论法还是评论性思维法都可以是演讲的范畴,但是它们相对来讲都是支离破碎的。无论是深度、广度、系统性、完整性还是效果、意义都是其它形式无法比拟的。再者,演讲这一行为本身就经历了知情意的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我们应该开设这一课程,编成一定的教材。
演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差异,又相辅相成。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创造能力方面是对演讲的使用,在培养心理素质方面是对演讲的培养,但是演讲在两个过程中互相促进,使演讲能力和道德素质、创造能力共同提高。
                                 →道德素质(创新意识)  
          知识→情感→意志→行为 →创造能力(创新能力)
                            →心理素质(创新人格)
演讲知识→情感→动力→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讲过程
 
                   演讲在教育过程中模式图
 
操练。中国目前的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基本上是对学科课程的学习,这种单一的文化课学习,使学生在精神方面很单一;每班的学生人数多,教师只有采取高压政策才镇住学生。一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控制力最小,每多增加一名学生,控制力就增加一份,人数越多,控制力越大。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单一、高压控制之下,他们的人性受到压抑;几乎极限的学习负荷又把他们推向了低谷。矛盾的双方互相对立,有些学生形成了扭曲的性格,败坏了我国千余年来的尊师传统。就整个社会来讲,它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问题。据说,在全国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占了70%多。就教育本身看来,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心理素质极差,他们常以群体的形式从事活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让学生从事活动,使学生从群体中分离。然后采取操练的办法。较强的操练能力是心理成熟的最高级形式,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掌控能力,它可以使学生从群体走向独立。
演讲和操练都经过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
演讲和操练符合素质教育实施的要求。首先,它们能面向全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像近代思想家魏源所说:“匹马徘徊,万马奔腾:单影单身难行,合群大成。”可以预见,在祖国大地上,即将展现一幅壮美的画卷。第二,演讲和操练都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它们或能增强道德素养或能促进心理成熟或能促使知识转化:演讲主要促进道德素养和培养能力,操练主要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提高。第三,演讲和操练都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经过了一个内化过程。它们都属于行为,都要经过知、情、意、行阶段,能够实现对知识、要求、影响的内化吸收。
演讲和操练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奋斗目标。演讲能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有较高的觉悟,有更远大的理想和更执着的追求;有更强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操练能实现心理素质的提高,如刚强自信、大胆泼辣、支配别人、能主动与人沟通。
开设演讲和操练课程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七部分  演讲和操练能实现主体性活动、民主性活动、互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
学习需要经历感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行为过程,感知过程又分为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素质教育强调主动发展,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主动求知,主动做事,主动与人合作,让他们有机会尝试“自己决定自己”。我们应该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发展的、宽松的、民主的教育。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代替性,决定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只有从事行为活动,才是主动发展。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就应是自主学习的问题。有资料称: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必然促进主动发展。只有人人参与学习才是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就是能实现民主。民主型教育方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学习的自主参与、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是主动发展的基本要求。主动发展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从事活动,二是此活动能实现知识的内化。能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办法是演讲,此处的演讲是广义的,其中也包括对话、辩论、争议、讨论等。因为知识内化要经历知情意行的过程,演讲能实现知识的转化,而且是人人主动地参与活动,符合主动发展的条件。人人参与就是自主参与,人人参与就是相互合作,活动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符合主动发展的基本要求。知识内化要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以上过程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也只有通过行为活动才称得上主动发展。这些过程都属于心理活动的过程,演讲是心理活动培养最有效的办法,也可用辩论、讨论、对话等形式,它们也可同称为演讲,但比起演讲的深度、广度、系统性、感染力,是其它形式无法比拟的。演讲时,个体会把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个体的思维活动更具流畅性、变通性、精致性,加上在此过程以及心理素质培养过程所形成的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这些正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品质。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另外,演讲过程会隐含一种高强度、快节奏的掌控能力,个体处在控制别人又被别人控制不断变换的环境里,会形成真正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也自然会形成民主型行为倾向,这样的学生会自尊、自立、自我负责,在学习过程中愿意主动承担责任,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习能力,在人格方面具有独立性。能主动就能生动、活泼,就能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也自然能废除“注入式”和“填压式”教学方式,也真正实现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口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那种谈话式的方式谈不上控制别人也谈不上被别人控制,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民主型行为倾向,反而有可能形成放任型行为倾向。在整个过程中,演讲使学生的主动发展得以实现、认识过程得以完成,操练具有掌控能力,能形成民主型教育方式,因此,演讲和操练是创造力形成的有效办法。学生这种主动发展的过程形成了民主型氛围,也是这种过程才导致了这种必然结果。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苦苦寻求民主型教育方式,离开了内容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只有找到演讲这一内容,我们理想中的民主型教育才得以实现。无论民主型教育方式、专制型教育方式,还是放任型教育方式,都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人人活动就是主动,人人活动就会形成民主性氛围,人人活动的过程就是互动的过程,人人活动就是独立探索的过程。
第八部分  复合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代替性,决定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只有从事行为活动,才是主动发展。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就应是自主学习的问题。如上所说: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最初的目标设置、学习策略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调节、控制和补救,再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省,都是由学习主体自主选择和决定的,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就认识的整体过程来讲,应采用自主学习,也就是主体性学习。但应看到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学生的知识、经验、驾驭知识的能力与教师相比相差较大,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感知过程的注意、感知和记忆阶段可采取专制型教育方式,教师集中呈现、讲解,学生感知、观察、理解,此时的学生从表面看处于被动,但从接受知识的角度看,仍处于主动,而且他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量是巨大的,要不然我们怎能囊括世界上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奖牌?那么,关键在于思维、想象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行为过程,其中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是重中之重,要花多时间、大精力在这上面,在以后的教材、练习和评价手段上也要作彻底改变,以使把学生引导到创新上来。在这些过程中,知识内化要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以上过程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学生也只有通过行为活动才称得上主动发展。课堂上这些感知、观察、记忆以外的过程就要通过主动性活动,即民主型教育方式,采用演讲的办法。由此看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可采用复合教育方式。
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致的。
第九部分  素质的核心内容----思维、想象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行为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从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来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实践和认识会出现无数次,但无论同时或交叉或反复进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感知过程的“催化剂”,归根结底都要培养感知过程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感知过程的几个方面,它们有互为因果关系: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是因,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是果。我们要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重点是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办法应采用演讲的办法。我们的评价手段要着重于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这样就把学生引导到创新方面来,也就能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即在演讲的同时,要随之进行教材巨大改变,它是国家级工程,不是哪一个人能完成的。要根据感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行为过程进行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在感知过程的思维和想象部分,它们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创造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中,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根本。
第十部分  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
 
德育课程——演讲——实践 
 
智育课程——演讲——实践
 
艺体课程——特长教育(艺术实践)——演讲——操练
 
第十一部分  素质和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促进人身心健全、智慧才能的开发、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也就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的素质。我们把身心健全素质称作道德素质,把智慧才能开发素质称作创造力素质,把人格素质称作心理素质,分述如下:
一、道德素质
(一)道德素质内涵
1、思想素养。思想素质偏重于认识、理念、信仰,主要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理念对人的行为起把关定向作用,居于灵魂地位,没有正确的思想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服务于人民、全人类、祖国、社会,乐于奉献的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崇高的信仰、远大的理想、正确的观念、先进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思想。
2、态度素养。态度素养偏重于对于较具体的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主要是道德、法律、纪律、责任、权利、义务、信仰、情感、美感等。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有很强的主人翁思想、集体主义思想、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有高尚的情操、人格,有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集体、对家庭、对工作、对事业的正确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二)道德素质培养——德育→德育素质→创新意识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德育对智、体、美诸育有促进功能: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在动机方面,无论智育、体育、美育都需要道德情感等启动和放大学习动机,同时,学习动机也需要借助德育改进其方向、强度、持久性等质量特征;方向性作用是指德育可以在每一学科学习过程中的个体提供价值方向;是习惯和方法问题作用是指良好的德育不仅对智育、体育、美育贡献动机、方向,而且可以提供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支持。综上所述,所谓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德育的培养过程如下:
 
        道德课程→情感→意志→实践→德育素质(创新意识)
                  
       演讲词→情感→意志→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讲过程
1 德育的内容。德育内容包括三个主要层次:⑴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⑵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⑶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
2、演讲对德育素质的培养。演讲是一种行为,它本身经历知、情、意过程。在实现德育课程转化为德育素质的过程,它又经历了另一认识过程。目前中国的教育多数只达到了对知识的识记、记忆,即认识过程的感知阶段,如果不经过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也许永远不会转化为素质。演讲的内容:⑴热爱祖国的教育。⑵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⑶热爱人民的教育。⑷热爱集体的教育。⑸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⑹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⑺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⑻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⑼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⑽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根据以上内容,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演讲,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精神变成无穷的力量。
3、实践在德育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德育内容的识记,通过演讲使他们完成了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激起了他们的万丈热情,即使不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将来走向社会也能完成实践的过程。德育素质培养的实践主要是社会实践,也可以用模拟的形式。
二、创造力素质
(一)创造力内涵
1、智力素养。智力上多种能力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智力决定行为的理智水平,决定行为方式和行为手段,是决定行为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高度发达的智力:观察目的明确,全面概括,既准确又迅速敏锐;注意力易于集中、稳定、灵活、范围较广;记忆迅速、准确而巩固;思维广阔、深刻、灵活辩证、逻辑、条理;对从事的活动想象丰富、具有创造性。
2、知识素养。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属性以及联系的反映,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总结。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具有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即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文学艺术、科学的生活的知识。从事某项专业的人应具有深、新、全的专业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
3、技能素养。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转变为“自动化”、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是通过练习以动作掌握的知识系统。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流畅优雅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阅读,适应工作的运算、制图、使用电脑,熟练地操作工作设备,适应职业工作的各种技能。
4、工作实践能力。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具有层次结构,工作实践能力上能力的最高层次,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它不是单纯的心理特征,而是个体能胜任活动的一切主观条件,,即思想、态度、智力、知识、技能、多种复合能力、特殊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质以及体能的结合所形成的自身主观条件——本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有很强的工作实践能力,他的各项素质全面优秀,一些特殊能力高度发展,可能成为某方面的天才。
(二)创造力培养——智育→创造力→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所有进步,无一不是追求变革和创新的结果。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传统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具有创新传统的伟大的党。作为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各种能力,其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发展力的民族。除了创新创新意识之外,很重要的就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创新无异于一句美丽的空话。因此,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创造力培养过程如下:
 
              
            
            
           素  证素
           质  法质
           ︵  ︵︵
           演  演演
           讲  讲讲
           ︶  ︶︶
              
           智育课程→情感→意志→实践→创造力(创新能力)
                  ↖↗    
演讲词→情感→意志→演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讲过程
 
1、德育素质对创造力的影响。从上面知道,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和支持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的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实际作用。德育对智、体、美诸育有促进功能: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就有了坚定明确的方向,就能以革命乐观主义战胜艰难万险,永远沿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方向前进。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振兴祖国用挑重担,能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兴衰,而知耻奋发。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使他们能自觉服从大局和整体,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这样他们才能无怨无悔地投身自己的事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教育,能使学生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学生感受英雄们的人格力量,让学生学习英雄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尚品德,化为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驱动力。德育的动机和方向作用会形成巨大的能量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把学习变成一种不需外部监督和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一种自动性、定型的动作——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这种学习习惯,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善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会不断求索,勇攀科学高峰。德育教育又与创造力的培养及心理教育同时进行,它时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进行修正和提升,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自身本领的不断提高,又促进人的道德素养的提高,进而人格更完美。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智育是创造力的基础。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景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人的智慧有通过智育去培养的必要,因为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开发是有意识的,会提供较多的刺激智力发展的条件和方法,从而加速这一发展;另外,要使每一个人类个体所具有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需要将物化的智力成果同主观的智力成果结合起来,在实现客观文化向学生主体能力的转化的同时,在转化中增进智力的发展。 ⑴传授知识。⑵发展技能。⑶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3、演讲对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性学习应是学生通过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思维的感知过程,即感知、理解、记忆、应用,达到认知、回忆的程度,实现知识由客观存在的外在载体内化到个体大脑这一载体。“录入”大脑的知识,会加工、分流,有的以“技能”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有的以思想、态度、情感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有的在脑中“固定”,以“知识”的形式为人所掌握。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心理和综合协调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还要通过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行为过程,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以上各种行为最好都要通过演讲的形式来实现,因为演讲是一种行为,它本身经历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情感过程的情感激发需要演讲的激发;意志过程中动机、目的要转化为任务完成者的目的和动机需要演讲来实现;感知过程中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概念的形成掌握运用、判断推理要通过演讲来实现,想象、创造思维和其它思维的过程也要通过演讲来实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这一认识过程完成后,行为人的素质受到锻炼、修复、丰富、提高,结合实践知识的获得通过反馈、检验、检讨对行为前的素质进行取舍或修正。经过反馈、内化之后,有的人也能对已有的客观存在的知识,作出取舍、修正或创造出新的知识,直至著书立说。这是完整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完成创造、创新的过程。它符合认识的辨证过程:在实践中,人们通过感知,产生感性认识,对感知材料经过思维、逻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将理性认识再接受实际的检验,判断其正误错误的舍弃,正确的坚持并继续完善达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以至无穷,使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我国目前的教育对只达到了感知、记忆,感知阶段都没有完成。更不要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实践。如果一直这样,他们的学习也许永远不会转化为创造力。这也许就是我们能够囊括世界上基础经验阶段几乎所有奥运奖牌,而我国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
演讲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学到的知识是前人知识经验的精华,那是一个人几辈子都无法从实践中发现的。演讲在实现知识的转化过程中,即在感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行为过程的认识过程中,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到最佳程度。他们有了创新能力。           
4、心理素质对创造力的影响。从教育学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观点:创造性学习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品质,需要人全身心参与的活动。除了身体器官参与外,需要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智力因素积极地参与活动,还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支持和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思维能力,它还涉及认知、情感的许多方面,也涉及许多人格因素,创造性的培养也应当从这些方面入手。这种情感、意志过程通过演讲的加热、渲染、推动,使学生坚定地从事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人格因素的影响更不容忽视,这种通过心理素质培养表现出的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更直接影响到人的创造性。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综合构成了人的智力,智力又是一个人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与人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认识过程之中。人格特征表现在认识过程的方方面面:⑴独立性在思维方面表现为常发表超出常人的见解,用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善于独立思考,不易接受现成的结论。⑵果断性在观察力方面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感受敏感,观察全面、明察秋毫,具精致性;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在记忆方面表现为迅速、准确而巩固;在思维方面表现为思路畅通,新思路、新观念不断涌现;在想象方面表现为星星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⑶坚韧性和自制力在意志和行为过程表现为持久性不怕困难,坚持始终。从以上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创造性应有的品质。
心理教育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5、唯物辩证法是创新的具体指导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人类才锻造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金钥匙。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它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最一般的规律,是从各门具体科学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观点和原则。它为各门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完整、最深刻、最正确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一系列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等。这些规律和范畴全面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最普遍的本质和最一般的发展趋势。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如利用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这一规律的成就很多。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在于一低速、一高速,是由低速推向高速的理论创新;地圆学说的说法是有人发现每每都是先看到远处船只的船头这一现象,推测地球是圆的这一本质;在医学上,更是常常采用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因此,应结合具体学科编写相应的教材。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具体某一学科的创新必然符合这一规律。因此,唯物辩证法是创造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方法。
6、实践在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实践,以其创新的内容来看,或来自于变革社会的实践,或来自于生产实践或科学试验。有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还要有实践的过程。离开实践就不会创新,离开实践就没有创新的原形、方向,甚至连创新的欲望都产生不出来。创新的成果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发展或者舍弃。实践在创造力的培养中的作用比在其他能力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从上面可以看到,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中。教育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创造力。但创造力也离不开其他教育活动,同时对其它教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共同促进,使人发展得更完美。
无论道德素质、创造力的培养,还是心理素质的培养,都可以看出,心理教育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催化剂,实施心理教育的办法是演讲和操练,因此演讲和操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办法。
三、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内涵
心理过程要经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素质则是个体在心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和美好事物,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们直接影响人的创造能力和与社交能力:
1、独立性。独立性是个人倾向于自主地选取决定和行动,既不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也不易为周围人们的评说所左右。具有独立性品质的人往往具有独创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个性,不容易因循守旧。
2、果断性。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在复杂的情景中迅速而有效的采取决定,一经决定,立即投入行动。
3、坚韧性。坚韧性指一个人长时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拼搏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性表现为善于抵御不符合行动目标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坚韧性表现为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决不放弃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4、自制力。自制力表现为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动机的干扰,强迫抑制自己的某种行动。
(二)心理素质培养——艺体教育→心理素质→创新人格
1、学科教育——群体过程
学科教育下的学生多在就是的单一控制机,甚至高压控制下,加上学习上的压力,就容易形成受支配的倾向:内向、胆小、自卑、自闭,他们常以群体的形式从事活动。
2、艺体教育——分离过程
①学科艺体教育。学科艺体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一个方面,它们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心理素质的培养的角度来讲,它们的作用还是较小的,因为教师所传授的是较基本的知识、技能,学生活动的空间与其它学科差异不大。
②特长教育。特长教育包括艺术类、体育类及美术类专长教育,如唱歌、跳舞、器乐、球类等。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特长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其实是不对的。特长教育具有两面性,它既具有学科艺体教育的特征,又有素质教育的特征。它是学科艺体教育的延伸,还可以发现和培养精尖人才,使那些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孩子不被埋没,符合素质教育的个性差异学生观。另一方面,它为心理教育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真正开始培养,他们从受压抑的群体中开始活跃,并慢慢从群体中分离。例如:一个孩子最好学唱歌、跳舞、一种乐器、乒乓球等。唱歌虽然是简单的技能,但越简单越重要;跳舞能修正人的形体,使举止更优雅;乒乓球是孩子从群体中分离的有效形式,因为他不再是群体表演,而是个体专注的、主动的、进攻性的活动。单就这些,就足以产生迷人的魅力。在此所说的都是非专业意义,如果有哪一方面的天赋,可专门学习特长。另外,让更多的孩子当班干部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关键在于深度和广度。
特长教育被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是素质教育,从以上内容大家可以看出那是不正确的。但是特长教育对于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在心理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特长教育。
具体做法:全国教育在特长教育方面做的还不尽人意,其主要特征是特长教育在组织形式上的不力,随意性比较大,有的是学生自愿学,有的是老师挑选的,学习特长的学生在较好的学校也就是能达到10%,学习特长的学生数太少,它与社会影响的“从众”理论相矛盾。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现为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如跟随潮流、人云亦云等。简单一点说,就是社会中“大多数”现象,具体像大多数人上学,某个个体也要上学。所以,学校要形成特长教育的氛围。可以学习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小学,下午时间全部上活动课,鉴于学校设施、场地,可把上课的教室临时变成活动室,学生打破原班级,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项目。
3、心理教育——独立过程
并非每个学生都有特长,也不是敢表演就足够了。心理教育可通过演讲和操练的形式来实现和验证,它们都是学生的心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过程。演讲是指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操练是指人的掌控能力。演讲是外在表现,操练是内部动力。演讲和操练可谓互相渗透、互相依存。没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个体谈不上演讲;没有演讲的能力,个体用什么去掌控。
①演讲对心理的培养。演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最使用的能力体现形式,智慧产生于大脑,但必须用口表达出来,同时对思维有促进作用。学习,说到底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主要需要演讲来实现。演讲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即感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行为过程。在思维过程和交际过程中的作用更是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甚至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语言的竞争。演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占据首位。现在我们国家也非常注重素质的培养,大学新生一入学可申报各种学生组织,有的学生在学生会或其它各部因出众的口才而出类拔萃,他们或许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个会说的人必然会写,一个会写的人才能说得更好。就人的一生来说,一个没有文采的人是一个枯燥的人。当然,更可叹的是有些优秀人才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战胜自我很难。一位央视主持人说他的一个同学,在北大上学四年没说过一句普通话。那么,他素质低吗?可他如何登上竞争的舞台?
具体做法:各学科设计一定教材,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演讲内容,即作业,可有长有短。内容可根据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设计,如思维想象阶段、情感认识阶段、意志培养阶段。思维想象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创造力主要渠道。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后可实施行动,使理想得到升华。各班每周设1-2节演讲课,每学期进行班级、年级、全校演讲比赛。一开始可练习单纯的演讲,甚至一个学生一次只说一句,可那一句一定要达到情绪饱满的程度,即用心去说。如果一句可说好,则句句都能说好。如果能说好,他一定要思考怎样说,从而不断完善说的内容,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完善。
②操练对心理的培养。操练能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心理过程,有的学生参与了活动表演比较容易一些,当然,其他学生同样能达到这个目标。它是学生由自闭走向开放、由胆小走向独立的有效途径。操练经过了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学生经过听老师讲解、受老师的语言鼓励、受到感染,然后去做,是学生对这一要求的内化过程。学生能指挥全班,定能做到:大胆泼辣、坚强自信、能支配别人、主动交往、能与人沟通。而且学生经常处在控制别人,又被别人控制,不断变换的环境里,可以形成乐于顺从有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总之,在张弛有度的环境里能形成优良的个性,如性格外向、个性独立、良好的态度、情绪、意志和理智特征等。操练能培养学生的掌控能力,这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是人们交际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中民主型教育方式得以实现的基础。掌控力是课堂教育方式的关键,学生常在教师的单一控制之下,就会形成专制型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屈从、推卸责任不愿合作、恐惧胆怯的心理,缺乏自尊、自我负责的精神,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没有掌控力,就会形成放任型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使学生很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任性固执等个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只有在控制别人有被别人控制不断变换的环境里,才会形成民主型行为倾向,课堂上才会形成民主型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自立、具有更强的求知欲,也能够与别人良好地相处。因此,操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内在动力作用。
具体做法:可采取集体操练、分组操练、学生指挥小组操练、学生指挥全班操练,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生指挥全班操练在效果上达到了顶点。
③心理调节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心理品质,它甚至影响到人们所从事的一切行为活动。以前只需学科之间调节,现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节奏,调节更是重要,调节的质量甚至代表了行为活动的质量。例如,有人说某某人在班里工作能力强,学习又好,那就是他具有良好的调节方面的心理品质。
从外型上看,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以上心理素质的培养,他的身体各部位,如腿、手、嘴、嗓、躯干、心理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流露着艺术美感、充满着阳光的自信、放射着青春活力的最可爱的现代人。
从心理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人经历了以上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但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实现高创造性人格特征: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种演讲和操练过程使学生彻底地从群体中分离出来,使他们具有独立性;演讲和操练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调整到健康而积极开放的最佳状态,精神状态更多地表现为创造的激情,再加上心理调节的作用,会使他们具有果断性;演讲和操练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达到了极限的程度,表现出坚韧性;操练像军队的练兵,具有严明的纪律性,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制力。
操练表现出的向上、激情、严谨、守纪、自制自然会克服人性的弱点,它应是一个国家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这不只是青年一代应有的品质,它应是我中华民族应有的品质。一个人好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差的方面自然消除。一代人的素质的提高,整个国家的素质就会提高。
由于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逐渐僵硬,心理倾向于自闭,一切将很难逆转,所以,小学教育是塑造人性的教育。
 
 
 
                 心理教育             独立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体过程
 
                  心理教育培养模式图
 
目前,我们面前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的教师的心理素质还不高,他们甚至还处在群体阶段,但我们必须从头做起。
综观上述,以演讲和操练为内容的心理教育经过知情意行的心理过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使主体性教育得以实现。在德、智、心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使知识内化得以完成,通过它培养的创新人格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德育素质和创造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最终能实现素质教育的伟大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目标的综合化: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态度(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事业的进取心,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对自己的超越态度)等方面。反过来讲,人的认识过程需要动力因素,素质教育的重中之中的创新能力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强化,如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没有演讲和操练中的动力这些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演讲和操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办法。没有心理教育就不会实现素质教育,没有演讲和操练就不会实现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像是对化学反应的加热过程,演讲和操练就是“催化剂”。
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民主法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努力为人民服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民族振兴指日可待。
      
 
 

复制地址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全国高教工委素质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政府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校长网     中国教育网     人民网     职业技能评审中心    

更多...
  网址:Http://www.chce.org.cn
电子信箱:chinacqec@126.com
国家素质教育网通用网址注册证号20080523132140013
版权所有:国家素质教育网、国家素质教育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12013323号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