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症”缘何成幼儿乘校车杀手——河南校车闷死幼儿事件调查
新华网郑州9月3日电(记者李鹏)9月1日,河南省鄢陵县于寨村“校车闷死幼儿”事件中的四名当事人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刑拘。发生在8月29日的这起事件中,一名3岁的幼儿园男童被老师遗忘在校车内“整整一天”,闷热致死,死时“全身衣服湿透、脸色发青”。
近年来,因教师、司机等遗忘而酿成的“校车闷死幼儿”悲剧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其中乡镇和农村成为高发区。相关责任人缘何患上“遗忘症”,基层校车又缘何成了幼儿的高危杀手,值得深思。
3岁幼儿校车内被闷一整天死亡:全身衣服湿透
8月29日早上8点多,河南省鄢陵县于寨村超超幼儿园的小班生吴凯迪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地跳上校车前往学校,从此便没了消息。直到下午5点多放学,幼儿园的校车司机才发现,躺在校车内的小凯迪已经没有了呼吸。
接到学校电话的吴凯迪家长匆匆赶往医院,“脸色发青、全身衣服湿透了”。后经医生诊断,小凯迪死于闷热窒息。事后园方承认,自早上8点50左右校车抵达幼儿园至下午5时,3岁的吴凯迪被校车司机和陪护老师遗忘在闷热的校车内长达8个多小时。
9月1日,包括鄢陵县于寨村超超幼儿园园长汪某在内的四名当事人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刑拘。据公安机关的侦查,导致吴凯迪被遗忘的初步原因为“校车司机和陪护老师没有认真检查核查上下车幼儿人数”。
另据当地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介绍,事发的安陵镇于寨村超超幼儿园为全县划定的二级民营幼儿园,全园248名学生,配备教师12名,全部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生源覆盖周边3个行政村、5个自然村,校车并非园方所有,双方系租赁关系,“驾驶员和车辆手续齐全”。
幼儿闷死悲剧频发:乡村幼师、司机缘何患上“遗忘症”
2012年,国务院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此后,校车车辆管理日趋严格,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学生伤亡事件逐渐减少。但同时,幼儿被教师、司机遗忘在校车内从而致死的悲剧却依然频频上演。
在3个月之前,类似事件就曾在河南邓州市廖寨村上演:陪护幼师将一名3岁幼儿遗忘在校车一整天,导致其闷热窒息死亡。据记者梳理,2010年至今的3年多内,湖北荆州、安徽安庆、广东潮安、广东佛山、安徽肥东、西安、济南等全国多地频频被曝出乡镇或农村的“校车闷死幼儿”事件,而闷死幼儿的元凶都指向了幼教和司机的“遗忘症”。
乡镇和农村的民营幼儿园教师缘何频频患上“遗忘症”?幼师失误致使幼儿闷死,严格意义上讲,是责任事故,而非安全事故,责任事故的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幼师责任心不强。”鄢陵县教育局的一名负责人认为,“幼儿教师对执行校车管理条例和细则的责任心不强与“学前教育资源紧张、财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息息相关。
以鄢陵县为例,全县公办、民营幼儿园共计210多所,在校幼儿学生2万余人,但仍难以满足入园需求。教育资源的紧张致使实力良莠不齐的民营幼儿园丛生,其中占全县三分之二强的幼儿园为民营;因为收费相对较低,“庭院式幼儿园”在边远农村也大有市场。与“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公办幼儿园不同,为了盈利和在竞争中生存,许多民营幼儿园不限招生区域,以校车接送吸引生源。
“一辆30座、符合国家规定的校车至少30多万元,多数的民营幼儿园都配不起。”据鄢陵县教育部门的普查,为压低经营成本,租车成为民营幼儿园的首选,全县幼儿园中标配的校车只有2辆,而租用的校车多达69辆。除校车成本外,教师人数和待遇是民营幼儿园压低成本的另一做法,按教育部门“7名幼儿配备1名幼教”的比例,全县幼师缺口高达50%。
“为了满足幼儿入园的需求,目前只能保持乡镇和农村幼师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鄢陵县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士介绍,“乡镇和农村的工作条件差,加上幼师每个月只有千把块的平均工资,还不如酒店端盆上菜的,怎么可能招到高素质的人员?”
不让悲剧重演:“治本”关键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
“提高幼师队伍素质,不让悲剧重演,关键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鄢陵县教育局学前办的负责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中校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还得靠扶持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的做大做强。其中,规范民营幼儿园发展、加快公办幼儿园进乡入村或成当务之急。
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县级行政部门负责审批的幼儿园准入制度。
鄢陵县教育局学前办的负责人透露,按照行动计划,两年内全县幼儿园数量将减少至100多个;同时,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通过旧校改扩建和中心幼儿园附属分院建设,逐步将学前教育资源向乡镇和农村倾斜,构建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网络。
业内人士还建议,幼儿闷死事件多发乡镇和农村地区,凸显当前学前教育分布的极不均衡,有步骤、分阶段的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围,也不失为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