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孝义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告别以"分数论英雄"
在山西省孝义市崇文小学教育集团崇文街校区一间古筝教室内,几十名学生娴熟地拨动着琴弦,几十台古筝合奏的一曲《笑傲江湖》,旋律悦耳,在校园里回响。在崇文小学,这样的专用教室占学校所有教室的一半,而且,折纸、小提琴、黑管葫芦丝、手风琴、绘画等过去被称为“副科”的课程,如今都进入了学生的课表。
“这要是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郭贤谭近日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文化课学习挤占了学生的艺术、体育课时间;现在,我们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校长们办学思路、办学行为转变的背后,是孝义市正视不同学校间客观存在的校际差异,实施办学水平全面评价,告别长期以来学校评价以“分数论英雄”,以评促管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60项评估指标为学校“全面体检”
孝义市是山西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去,学生成绩、升学率一直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尺”。
如何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如何给学校“体检”?用什么标准才能相对科学地量出学校“短长”?这些问题,成为孝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
“有改革才会有发展,会创新才会有大跨越。要改变当前各种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首先要在评估考核这支‘指挥棒’上动脑筋,以更科学、更全面的考核方案刺激办学行为转变。”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说。
孝义市教育局聘请了省内外专家,通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制定了新的《孝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与传统的学校评价不同,新评价体系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唯一”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新体系总分为1000分,设置了60个评价指标,其中,有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4个A级指标,决策运行机制、理念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稳定、技术装备配备与管理使用等20个B级指标,60个具体评估细则的C级指标以及推动学校主动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附加分项目。
原来学校只接受教育局的水平评估,现在,学校还必须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对于每学年退步较大、连续在后位徘徊,或者社会、家长反响比较强烈的校长,教育局将根据情况予以调整岗位。2012年暑期,4位校长因办学业绩不理想、教师和家长反响较大,被解除职务。
新“指挥棒”撬动学校转变办学行为
“近视率居高不下”、“肥胖率赶英超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针对过去“分数挂帅”的传统学校评价弊端,新评价体系加大了对课程开设、教学装备使用等方面的考核权重,“倒逼”和引导学校转变办学行为。
记者在孝义市下栅初中美术课上看到,学生们正围坐在一尊石膏像前作画,而教室里“用画笔触摸世界”的作品展示栏上布满了学生的作品。校长郝贵田说:“现在,周边26个村的429名孩子都集中在这里上学,如果不是学校评价的‘指挥棒’变了,像我们这样的农村校,孩子们根本没条件上一堂像模像样的美术课!”
为了使学校常规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孝义市教育局配合新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文件,使校长们知道如何做才能达到标准。同时,新的评估方案特别设立了附加分项目,共设置了办学特色、课题研究等6个二级指标,在总分1000分的基础分上设立了50分的加分。这也刺激了学校突破常规,尝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如今,孝义市各学校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振兴东街小学正在创建“书香校园”,赵家庄小学在实验“责任教育”,司马初中正在实践“阳光教育”,青年路小学在推行“生命教育”实验……
为了让学校能够发现自己办学行为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新的评价体系实行平时调研、随访评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采用查阅资料、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现场测评等信息采集方法,并且在每次调研后都要形成一份评估报告,然后反馈给学校。
“把一年的评估分散到平时,既可以真实地了解学校的日常办学行为,又能让学校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地方,切实改变了以前一次性评估定结果所带来的学校应付考核走过场的弊端。”孝义市教育局装备科科长任兴伟说,在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前,教育局都会将每所学校的每项得分“晒”出来,接受全市学校及公众的质询。每项得了多少分,为什么得分,为什么失分,职能科室都要面对面地接受大家的询问,以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对于新评价体系的“阳光运作”,府东街小学校长褚灵兰说:“公布每项得分,可以让我明明白白办学,清清楚楚地知道为什么失分,为什么得分,和其他学校的差距在哪里,以后该怎么改进。”
评价既是一种导向性的手段,也成了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记者在孝义市所到的每所学校,不仅都能看到规范化、精细化的制度汇编和各项工作管理档案,而且学校各种办学行为日趋规范。
“英雄”只看进步不问“出身”
府东街小学是新评价体系的直接受益者。按照过去“成绩至上”的评估办法,府东街小学因为学生的学业成绩排名一直处在全市比较靠后的位置,导致家长不满意、社会有看法,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社会评价不高、生源不好的恶性循环。实施新的评估方案后,学校校园文化和学生养成教育搞得有声有色,被评为“山西省德育示范先进校”。这两年,不仅学校的综合排名大幅跃升,而且成了当地家长心目中的“名校”。
将评价改革落脚在学生发展上,是孝义此次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核心。新的评估方案将原来占绝对主体的学生学业成绩的占比下调到总分值的30%以下,而将学生发展的分值调高到50%以上,特别是新评价体系设置的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兴趣小组、读书活动、体育艺术、学业水平等9个C级指标,用于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分值占比调整一增一减的背后,不仅投射出教育管理由“管”到“导”的观念变化,而且还撬动了区域教育改革由存量向增量改革的自然过渡。新评价体系实施以来,孝义市政府已投入3083万元,为城乡学校配备了高标准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写生灯、写生板、泥塑、雕刻、钢琴、手风琴等设备应有尽有,学校的各种美术、音乐、制作、发明等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纷纷开设。
“原来,总害怕学生成绩不好导致学校排名靠后,而现在要想只靠成绩好就排名靠前,恐怕是不可能了。”孝义九中校长任虎玲说,在新评价体系的刺激下,孝义九中在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发展和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仅课程开设一项,孝义九中如今开设了绘画、书法、声乐、跆拳道、篮球等14门“菜单式”活动课。在2011至2012学年的孝义市直初中办学水平评估中,原本生源较差的孝义九中,挤进第一名。
评价改革带来的,是学校对学生评价的改变。孝义九中初三(25)班学生、被学校评为“书法之星”的赵旌妍自豪地说:“以前,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受到尊重,但现在不一样了,不管你在哪方面突出,都能获得认可。现在,我感觉班上几乎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自信心更强了,就连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在该校,2200多名在校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每天在规定时间选择课程进行专项训练,不少学生已成长为班级、学校的“绘画之星”、“书法之星”、“声乐之星”、“舞蹈之星”。
如今,学校评价改革的溢出效应正在一些学校显现,学生们在各种课程中享受到以前未曾享受过的乐趣。孝义中学学生郭柯江发明的“方便易用的滴眼器”,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以此取得浙江大学自主招生入场券;路宏伟在山西锦标赛中获武术第三名,并于今年顺利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的录取资格。
对于评价改革所带动的教育细微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赵家庄小学五年级学生薛明星的母亲梁治花说:“自从学校开展了养成教育活动以来,孩子每天回家都能很有礼貌地向我们问好,帮我们干家务活。我们真的很感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