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素质教育推进难
周口师范学院 胡兴昌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素质教育推进难,症结在体制机制,政府是责任主体,出路在改革,关键在落实。
主题词:素质教育 体制机制 责任主体 改革创新
我国素质教育实施十多年,但推进困难,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这是大家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症结在哪,责任在谁,出路何在?笔者针对这些国人所关注的问题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权作引玉之砖。
一、素质教育推进难的症结分析
对于素质教育推进难问题,大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由于教育理念落实、传统观念的束缚,有人说是应试教育惹的祸,也有人说家庭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阻力来自家长和社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认为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比较片面,也很难说服大家,因此大家对此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问题上更是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各有说词、互不相让。
在素质教育的问题上,大家强调育人为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固然没错,但却忽视了育人的根本目的——用人。学有所成、才尽其用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说用人问题才真正是素质教育的瓶颈,现行的分配体制和用人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才真正是素质教育推进难的症结所在。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和家庭,其所关心的主要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我们国内重学历不重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用人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民众向往素质教育,却又苦于、疲于应试教育,追逐学历教育的症结所在。就业难、重学历、轻技能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导致民众对素质教育信心不足,敬而远之,苦孩子、进名门和追学历也是家长们的无奈选择。毕竟是货卖帝王家,如果说找不到买主,就不了业——毕业即失业,那么家庭和个人的巨大投资有何意义,个体的人生价值如何体现,生计问题不能解决,何谈贡献社会,又如何有体面、有尊严地生活呢?!各级政府要以人为本,就要多关注这些民生问题,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老百姓对素质教育才能亲而近之;有了民众的支持,素质教育也才能真正推广开来、深入下去。所以,素质教育强调育人为本,更要强调用人为本。当然,这是涉及到用人机制和社会分配制度等方方面面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但解决好用人问题,是消除民众顾虑,解决人才外流等问题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政府要勇于担当素质教育的责任主体
有人说素质教育的主要职责在学校和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家长负有重要责任,但我认为政府才是素质教育的责任主体。因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只有他们才有能力改变育人、选人和用人制度,换句话说只有政府才有权改变考试规则,挥动高考指挥棒,改变素质教育推进难的现状。学校和家庭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但育人需要适当的环境和条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保障,为素质教育创设条件、保驾护航。
2008年以来,山东省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在全省范围内强势推进素质教育。对此,有政协委员提出,担当责任主体,让教育回归本源,山东省在这方面带了个好头,其精神和做法值得推广。2009年4月,“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济南召开,会议认为“以省为单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对头、切实可行”。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对于现在一些学校所搞的“素质教育”,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分数+特长”。表现在学校高招或中考成绩不错,有若干特长生拿了一些奖项。于是乎,学校或媒体便宣传说该校素质教育如何如何,取得了怎样丰硕的成果等。这与理论上或理想中的素质教育不太一样,所以大家说法不同、莫衷一是。理论教材对素质教育的定义很明确,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大家也耳熟能详。但学校做起来却大相径庭,大多表象上是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学生负担依然很重,孩子所需要的素质未见提高,所以民众认同度并不高。
现实问题的出现,让民众对我们的教育比较不满,有的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这也难怪,近两年来,各种有关青年学生出事的消息不绝于耳,诸如一些青年学生自杀、杀人的信息时时在刺激着民众的神经:某地方高中生弑杀亲母,某重点高校研究生跳楼身亡,某中学学生喝药自杀,某重点院校毕业生沦为乞丐,某地23岁青年活活饿死......这些消息让人扼腕、愕然和痛惜。然痛定思痛,人们更多的是反思和争论:他(她)为什么会无望、绝望?我们的孩子缺少什么?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信仰迷茫、方向迷失,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差,思想压力大,独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等,这是人们对这些问题孩子的总结。这难道能怪孩子吗?我们的教育到位了吗?我们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能辞其咎吗?!
我们的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明确的,我们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的目标也是清晰的。但我们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效果的确需要改进。审编教材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还是多听听社会呼声,多听听家长和孩子呼声,看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然后再按需定教吧。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弥补教育的缺失,让孩子健康活泼、自由快乐地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该说,十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很多,诸如素质教育的征文、大讨论和试点等活动也是很多的,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但我们归纳总结不够,对中国特色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也不够深刻和全面,认识还不统一,导致了一些素质教育的实践是盲目的,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我们的职能部门和专门机构要切实承担起归纳理论,统一认识,指导实践的职责。我们搞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试点等活动是好事情,但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时间到任务了。再好的理论被束之高阁,不为人所知、付诸实践便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再好的活动不被归纳、总结和推广,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四、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进来,着力培养“四有”公民;坚持以人为本,更要做到用人为本,把育人成才、才尽其用及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学校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生家长做到以人为本,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勇于担当责任主体。个人认为,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省、市、区县联动,全国一盘棋,深化教育、教学、人事和分配等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牵涉多方的系统工程,市、县政府难心扭转大局,大家所熟知的“南京之痛”便是例证。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省、市、区县联动,全国一盘棋,深化教育、教学、人事和分配等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尊重、遵循社会经济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首先,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的特殊商品,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加大对素质教育与社会经济关系方面的探索和研究,真正让素质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其次,我们要尊重、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不按规律办事便如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违背规律行事如同饮鸩止渴、受到惩罚。有人说我们搞素质教育如同发展经济GDP,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发展;我们需要绿色GDP,需要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按规律办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讲科学。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所以我们应加大对素质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避免盲目的不科学的行为。
4.敢于创新,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加快推进教育及相关配套改革。
教育改革既是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推进素质教育,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革用人机制。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的问题,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却是解决怎样使用人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就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也是十年来我们的素质教育难于有效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突出改革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机制等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机制,解决职能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其大胆地放弃应试教育,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另外,要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突出农村这个素质教育难点区域,要突出普通高中这一应试教育的重灾区;要突出各级各类毕业生的生计教育,增强其谋生和创业的能力等。
要注重法规保障。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要加强教育法规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我们的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得益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我们也要像抓义务教育那样抓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的职责,做到责权分明。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进而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
总之,我们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纲要》为契机,全面落实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新政的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
参考资料:
1.《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