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素质教育网
查看详情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成果
站内文章搜索
信息搜索:
按文章:
标题 内容
 
今日导读
· 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八届中小...
· 第八届全国“百花园”艺术大赛...
· 怀进鹏访问新加坡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全...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批全...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全...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3年全...
· 李强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毫不...
· 习近平视察陆军军医大学
· 怀进鹏出席第十四届教师专业国...
热门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猫》
《古诗词三首——渔歌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
[论文] 浅谈地方课程、校本课
[论文] 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
《月光启蒙》教案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
《去哪儿买东西》教学
 

 

文章标题: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 2011-10-11 浏览:5158 来源: ]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育事业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任务,正是在学习、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刻揭示了教育在服务现代化建设,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拓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任务。1982年小平同志提出:要使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具体地把公民的基本素质确定为教育目标。 

  1985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此后培养"四有"公民即被作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写入《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和法律法规中。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当做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件大事”。1986年《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指出“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后,着重论述了”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的深远社会意义。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 应试教育 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 应试教育 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正是在小平同志和中央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和广大人民对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过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理论思考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于是产生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命题。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但要在更高程度上取得共识,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仍需做进一步的努力。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一些实践和理论问题,仍有待不断探索、研讨和解决。深入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是解决好素质教育问题的重要前提。这里,我再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得批评指正。什么叫素质教育?什么叫"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产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贯彻落实邓小平教育理论,摆脱"应试教育"羁绊而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和重要结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理想、愿望和改革主张的凝聚。如果要就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一个表述的话,可概括为: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则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不同?由于教育指导思想不同,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重大问题上有着原则的区别。"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标,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力求改变这种状况,以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得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1984年,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现在教学上 满堂灌 的现象还存在,要多多鼓励学生自己的发展"。

  

  小平同志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着眼于单纯的选拔,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正是由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决定的。"应试教育"着眼于为高等学校选拔学生,学种选拔在目前阶段,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选拔功能被反复多次强化以后,就产生了负效应,形成了层层淘汰的机制,于是无形中学生被以分数为标准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升学可以造就的,另一部分是不能升学不能造就的。这样,不但把智育(严格地说是考试分数)强调到了可以冲击其他各育的至高地位,而且把还处于"人之初"阶段的中小学生看死了,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资源被用来主要为升学有望那部分学生服务,不利于教育的普及,不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与此不同的是,素质教育阒于学生的发展,认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全体性);认为学生的发展不但应当是智力的,而且应当是品德的,体质的,心理的(全面性);认为学生的发展不是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各自发展的个性特色(多样性);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教育过程应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主体性);认为学生发展的潜力是无眼的,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是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基础性)。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向21世纪,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所以,发展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根本的根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公民,培养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公民,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时代发展到现在,问题已不仅仅于在要有教育,而且在有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这就是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努力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有人要求设计一套素质教育模式,由教育行政部门下达,以规范各地素质教育的行为。应当说,提出这种要求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实际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发展的体系,没有也不应该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素质教育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创新的。科学性是它的内容,丰富性是它内涵,多样性是它的形式,创造性是它的灵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使之生动活泼、充满省略则是它的精神实质。当然,素质教育也不是不可促摸的,相对于“应试教育”它有自己的科学体系。但这个体系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产生、发展、完善的。这个体系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但基本框架已风端倪,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学生则要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要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统一起来;把包含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在内的适应公民素质发展需要的课程教材体系建立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沟通起来;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把有利一求全责备面发展素质的教育评价制度确立起来;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  

  改革考试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有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这是一种误解。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废除考试制度而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要实现考试制度的科学化,使考试服从于并且服务于提高国民素质这个总目标。年复一年的统考、统测、模拟、已导致考试功能的异化:不以检查教与学是否有效是否合格为标准,而以淘汰一部分学生为目标,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分数本来是检查教学效果、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现在却变成了迫使孩子们挨打受骂,出走,甚至轻生的"魔鬼"。这种不合理、不科学的考试制度和方法,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小平同志在1978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过"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远未普及,在相当长期期内高等教育仍是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中学生仍需通过考试选拔升入高校。  

  但是人们由于欢迎高考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往往忽略或者宁愿忽略其负面影响。这就使考试改革严重滞后于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考改革的关键在于科学化。目前这种不区分高等学校层次,不区分地区,不区分考生水平、愿望仅以文化知识分数为依据,一套试题打天下,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高度集中统一的做法,使高考制度长期不能优化,使考试质量因缺乏比较、鉴别而不能有效提高,而且对其巨大的负导向作用缺乏制约措施。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教育部门对高考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了一些试点单位的经验,加大了改革力度.尤其近斯在部分考生中进行的"综合能力测试",很有新意。我们可以相信,在高考科学人方面,将会取得新的进展。  

  如果说高考原改革难度较大,需要经过较长时间试验的话,中考和初考改革则是当务之急了。目前,中小学考试太多太滥,考试内容和方法偏离了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主要问题是:题量太大,试卷过长;试题深、难、偏、怪;考试方法死板、机械,引进所谓标准化的试题后,逼着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允许学生有理解、思考、想象的余地,扼煞了学生的创造活力;有些题目故意炮制几种似是而非的答案,诱使学生上当。如此等等,把教和学的过程引上了僵化的道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考试科学化、合理化研究和试验的力度。试题不应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要考察学生的观

 
 

复制地址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全国高教工委素质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政府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校长网     中国教育网     人民网     职业技能评审中心    

更多...
  网址:Http://www.chce.org.cn
电子信箱:chinacqec@126.com
国家素质教育网通用网址注册证号20080523132140013
版权所有:国家素质教育网、国家素质教育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12013323号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