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素质教育网
查看详情 网上报名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综合信息
站内文章搜索
信息搜索:
按文章:
标题 内容
 
今日导读
·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
· 李强同荷兰首相吕特会谈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三届全...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
·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消防救援局...
· 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
· 教育部部署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
· 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
· 教育部与海南省举行部省会商会...
热门文章
小学语文四年级《猫》
《古诗词三首——渔歌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
[论文] 浅谈地方课程、校本课
[论文] 班级管理中实施素质教
“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
《月光启蒙》教案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
《去哪儿买东西》教学
 

 

文章标题:等级考试辅导教材

 [ 2012-3-21 浏览:5260 来源:国家素质教育网 ]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等级考试辅导教材

公共科参考辅导教材
(一)
大学生素质读本
作者: 解思忠   定价: 15 元
详细信息
【内容摘要】本书不仅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而且阐明了培养素质、成就事业的途径。它帮助青年解读、感悟理想人生和设计职业生涯。
解思忠,国民素质研究专家,曾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教科文卫组组长、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现任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已出版9部国民素质专著,学术代表作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国民素质忧思录》、《观念枷锁》和《国民素质读本》(合称“国民素质三部曲”)
前 言
素质就是命运 (代前言)
命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迷信的人认为是生来注定的)”。否认命运的存在,是不现实的;但把命运看作是宿命,是生来注定的,人对它无能为力,则是不科学的。
影响一个人命运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因,另一类是外因。外因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根本无法选择、无法左右的,包括先天遗传、成年之前尚无行为能力时的遭遇(如父母离异),以及成年之后与个人行为无关的遭遇(如陨石打击)——这种外因对我们的讨论没有意义,且不去管它;另一类则是貌似无法选择、无法左右,带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却与个人行为多少有着某种关联(如彩票中奖)。说到后一类外因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许多人都会联想起这样一句格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格言并非是说机遇专门去寻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也不是说只要是有准备的头脑都会得到机遇的垂青;而是说,只有有准备的头脑,才有可能得到机遇的垂青。由此可见,机遇并非是完全无法选择、无法左右的,如果不做相应的努力,机遇就不会来临。由于机遇带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就是做了努力,也不一定能捕捉得到;但与不做努力、守株待兔相比,努力无疑会使机遇来临的概率增大。就以彩票为例,如果买得多,再加之必要的调查研究,中奖的概率无疑会增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一类外因也可以纳入我们以下对内因的讨论之中。
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正当我们的先人身处东周列国之乱,信奉着孔夫子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时,一位名叫赫拉克利特的古希腊哲学家写下了这样一句格言:“性格就是命运”。2500年来,这句格言一直被当作人生哲理去破译人的命运。几年前去世的作家张弦,生前就希望死后能在自己的墓地立一块碑,正面写“作家张弦之墓”,背面则写“性格就是命运”——这句话既是他的人生体验,也是他的创作信条。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轻浮、沉稳、粗俗、细致等。性格的确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它绝不是决定命运的全部因素,而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性格就是命运”这句格言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如果抛开那些根本无法选择、无法左右,因而对我们的讨论没有意义的外因,用一个词来概括影响一个人命运的因素,那就是“素质”,即人的质量。我们在强调产品质量时,往往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对于人这个“产品”来说,也同样是如此。
素质,按形成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按类别划分,则可以分为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职业、健康和审美等八种素质,每种素质又可以划分为若干项。性格,得之于先天,成之于后天,是一个人在先天气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修养而形成的;在上述诸种素质中,主要表现为健康素质的心理方面(也可称之为“心理素质”),并与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性格包含在素质之中,且仅仅与部分素质有关,所以,它非但决定不了命运,而且对命运的影响力也达不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性格就是命运”这句格言之所以能长期流传,且深入人心,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即便是发展到封建社会,人们也是依靠与土地、森林、河流、阳光和雨水等自然条件交换而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并可怜地依附于神灵、酋长、奴隶主、封建主、族长和家长,被迫沿着大致相同的轨迹去生活。每个个体的人格、精神、文化、科学等得之于后天的素质也大致相同,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是由一些同名数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于是,在相当大程度上得之于先天的性格,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往往会凸现出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当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人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科学等得之于后天的素质对人的命运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性格对人的命运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弱——这也可以理解为社会越进步,对人的先天、个性越宽容。所以,一个人要改善自己的命运,如果只着眼于去改变性格,尤其是改变性格中的先天气质,往往是徒劳的;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包括通过自我修养去改变性格,才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命运。
近年来,美国学术界提出一种“智商决定论”的理论,美国学者C·默里和R·理查德·赫恩斯坦将其表述为:“智商就是命运”。这种理论认为,智商决定着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智商,即智力商数,标志着一个人聪明或愚蠢的程度,的确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但如同性格一样,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一个处处碰壁的不得志者,甚至可能沦为一名罪犯。一群智商不相上下的人,其命运却互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悬殊。而且,智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勤于学习和善于思考可以使智商提高,懒惰和浮躁可以使智商降低。
在提出“智商决定论”的同时,美国学术界又有人提出了“情商决定论”。这种理论认为,智商对人的成功只产生20%左右的作用,其余的主要由情商决定。与智商相对应,情商这个新概念被解释为“情绪商数”,它标志着一个人控制情绪、把握自己的能力。其实,所谓的情商,与性格很相似,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素质,也与人格、精神、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智商也罢,情商也罢,都包含在一个人的素质之中。把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割裂开来,片面地只强调哪一方面的素质都是不科学的,应立足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一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低的一块木板;要迅速、有效地增加木桶的盛水量,莫过于先去弥补最低的那块木板。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同时提高有关方面的素质;如果只提高某些方面的素质,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相关素质,就像加高木桶的几块木板一样,其结果只能是功亏一篑。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例子——有的人许多方面都非常优秀,但就是一点小小的缺陷,不仅使得其它方面的长处难以充分发挥,而且害得他屡屡受挫,甚至于全盘皆输。
在21世纪到来之前,人类对未来的许多事情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但唯独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未来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一百年》中也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社会发展是这样,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正面临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当代中国社会最剧烈、最深刻的变革;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每个人主动也罢,被动也罢,都将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从茹毛饮血、四肢行走的动物进化成现在这个样子,依靠的就是自我完善;要使人类继续进化,而不是朝着动物的方向退化,只有依靠自我完善。我们所拥有的人生,充满了陷阱与诱惑,稍一懈怠与放纵,就会堕落;要想实现一个理想、高尚、幸福的人生,只有依靠自我完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被现代化大潮推拥前进的时代;要想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而不被时代所淘汰,也只有依靠自我完善。因此,从任何意义上说,自我完善都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思考探索的永恒主题。
当代雕塑家潘鹤于1989年完成了他的雕塑力作《自我完善》:一块壁立的大理石上,一位少女上半身的精美雕像已被凿出,下半身仍与未经雕凿的大理石浑然一体;她正右手举锤,左手持凿,继续在雕琢着自己的躯体……如果我们把自身也看作是一尊雕像,那么,只要自我审视一下就会发现,它的缺陷实在是太多了,简直就像是粗糙、甚至残缺的毛坯;只有锲而不舍地去雕琢它,才可以使之趋于完美。尽管古人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之说,但只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就可以向自我实现的目标一步步地逼近。由于自我实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自我完善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目录摘要
目    录
素质就是命运(代前言)
人格素质
1.独立人格3
2.主体意识7
3.个性解放11
4.自我实现17
5.尊严23
6.宽容27
7.自由精神33
8.平等精神38
9.民主精神42
10.法治精神47
11.人权意识52
12.公民意识58
精神素质
13.理想67
14.节操74
15.意志78
16.理性思维83
17.发散思维87
18.求实思维91
19.创新意识94
20.竞争意识98
21.自省意识102
22.世界意识106
道德素质
23.诚信117
24.良心122
25.爱心126
26.同情心130
27.责任心138
28.羞耻心142
29.职业道德145
30.社会道德150
31.家庭道德154
32.自然道德158
文化素质
33.读书习惯167
34.文学修养173
35.人文精神176
科学素质
36.科学知识183
37.科学方法187
38.科学精神190
职业素质
39.角色意识197
40.敬业精神201
41.时效意识205
42.团队精神209
健康素质
43.健康意识217
44.健康知识220
45.心理健康226
审美素质
46.情趣美235
47.谈吐美239
48.仪表美242
后记247
解思忠国民素质系列作品249
(二)
职业素质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心理、职业交往、职业礼仪等内容。
作者:张国宏    ISBN:7802076854
定价:¥:28元
目录
导论 职业素质决定职业成败
第一章 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之源
第二章 职业理想:职业素质之魂
第三章 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之本
第四章 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之核
第五章 职业心理:职业素质之基
第六章 职业交往:职业素质之要
第七章 职业礼仪:职业素质之形
第八章 创新素质:职业素质之重
第九章 创业素质:职业素质之金
第十章 感悟校训文化,凝练职业精神
第十一章 弘扬浙商精神,提升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三)
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新论
作者: 陈云龙   定价: 22 元
 【内容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融入人文关怀,是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造就具有时代责任感的青年一代,为其终身发展提供一个较高的精神平台,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消除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是构建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根本途径。本书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从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的途径主要是从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个性化人文教育等方面做好工作。
前 言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上个世纪末就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后,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素质教育课,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1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创造活力及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发挥,不仅决定其个人的发展,更影响社会的进步。正因为如此,高校德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如何以学生为本更多地关怀学生,成了高校研究的新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共青团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尝试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些重要原理来分析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先后写成若干篇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论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人文关怀价值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人文关怀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这些论文,如《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当代大学生功利性突显的成因及对策》(《文教资料》,2006年第4期);《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企业家天地》,2006年,第3期);《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天津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大多已经在公开刊物发表。这些前期研究虽然谈不上什么重大成果,但至少可以有助于学生对人文关怀精神养成的认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样就促成笔者产生了编写《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新论》的想法。显而易见,这虽然是一本学术专著,亦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公共课的教材。
当前,提出“人文关怀精神”,从积极的方面说,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积极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当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法国《回声报》2000年5月9日发表题为《人才战加剧》的文章,指出“现在已进入人才时代,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人才,领导干部的素质至关重要” (《参考消息》2000年5月22日第一版)。从消极的方面说,是针对当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愈来愈趋向功利主义,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束缚,甚至是畸形发展这一残酷现实。有些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局限于课本知识内,但作为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却非常贫乏。重理轻文造成学生素质的低下。学生只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素养,甚至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学生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贫乏。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过多的强调考试成绩,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新论》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存在的专业教育过窄、人文教育过弱和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概念、核心,以及与高等教育本质和大学生成长的关系,提出了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构建途径。在此,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学、教育学爱好者,写下的一些心得、体会,真诚地出于培养优秀大学生和合格接班人的良好愿望。
目录摘要
第一章 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概述··· 1
一、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概念·· 1
二、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特征·· 10
三、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塑造的方法 13
四、高等教育怎样融入人文关怀·· 20
第二章 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27
一、人文关怀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27
二、人文关怀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36
三、人文关怀倡导教育方式的转变· 40
第三章 人文关怀精神是高等教育的创新课题 44
一、关于高等教育的本质····· 44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  55
三、传统文化与人文关怀精神··· 64
四、社会转型与中国大学的文化使命 74
第四章 基于人文关怀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86
一、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
高科技发展人才的需要···· 86
二、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的协调发展 101
三、大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105
四、大学生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 110
五、大学生社会科学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协调 115
第五章 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构建 121
一、消除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121
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128
三、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136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141
第六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以高职院校为例  152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152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的成因分析 158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163
第七章 人文关怀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春蕾 170
一、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程”
实施意见·········· 170
二、北大探索“新世纪修身行动” 183
三、兰州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意见 190
四、“新生代”素质教育:大学生读经典引发争议 197
五、北京物资学院工商管理系导师制试点 202
六、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
实施意见·········· 217
本书参考文献·········· 228
后 记   234
 
注:专业科参考辅导教材,以各不同专业发布为准。
 
 
 

复制地址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教育部     科技部     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全国高教工委素质教育委员会     卫生部     公安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政府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校长网     中国教育网     人民网     职业技能评审中心    

更多...
  网址:Http://www.chce.org.cn
电子信箱:chinacqec@126.com
国家素质教育网通用网址注册证号20080523132140013
版权所有:国家素质教育网、国家素质教育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 京ICP备12013323号
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